日前,“冯庸与东北抗战教育史研究中心成立暨2016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召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王小兵,辽宁省台办副主任李成山,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林群、副校长李铁君等出席仪式。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冯庸将军的亲属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成立仪式由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朴雪涛主持。
林群校长在仪式上致辞。他对来自海峡两岸以及东北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地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和教育史学科的学术优势与研究力量。他希望依托此学术平台能够产出影响海峡两岸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继承珍贵的教育遗产,传承海峡两岸的抗战精神。
研究中心主任王雷教授介绍了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及研究规划。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冯庸将军外甥张文琦发言。
最后,省台办副主任李成山与副校长李铁君为中心揭牌。
仪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冯庸与东北抗战教育史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及海峡两岸对冯庸及东北抗战教育史的研究目标、方向进行了学术交流。
下午,进行了两场学术论文研讨。分别由王凤玉教授和马立武教授主持,朴雪涛教授、田铁杰博士、杨云兰博士、张野教授、刘振宇博士、勾月博士担任点评人。冯庸与东北抗战教育史研讨会发表研究论文12篇,论文集中研究了冯庸的教育思想、冯庸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东北与台湾地区的抗战教育。与会学者认为,冯庸以及冯庸大学的教育经历是东北乃至中华民族重要抗战教育遗产,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以及教育价值,深入研究东北以及海峡两岸的抗战教育,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东北与台湾的文化教育交流,形成海峡两岸共同研究抗战教育史的特色。
沈阳师范大学成立冯庸与东北抗战教育史研究中心,其主要宗旨是以东北抗战教育家冯庸以及冯庸大学的抗战教育事迹为基础,全面研究冯庸抗战、东北抗战、海峡两岸抗战、中华民族抗战教育历史,全面展示其抗战教育事迹,收藏抗战教育文献与文物,记录抗战教育记忆,传承抗战教育精神。
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主要依托教育史学科、高等教育学科以及有志于研究东北乃至海峡两岸抗战教育的专家学者,同时中心聘任来自台湾的研究专家,共同组成研究队伍。
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协同海峡两岸及海外各地的研究学者,组织以东北以及海峡两岸抗战教育为中心的研究力量,争取研究课题,出版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文章,推动专业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强化东北与台湾抗战教育史研究优势,形成海峡两岸抗战教育史研究特色。
冯庸及冯庸大学简介:
冯庸(1901—1981),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任中华民国空军中将。“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电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冯庸大学为中华民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也是中华民国第一所拥有军用教学飞机及机场的大学。分设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
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时年26岁的冯庸任校长兼训练总监,其校址位于铁西汪家河子村,即现在的铁西区滑翔小区一带。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主体建筑为忠楼、仁楼、中庸楼,三座楼用廊道连接,分设大学部、中学部、相当于初中的小学部。“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扩充为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学生总数达700余人。冯庸大学是当时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
据冯庸外甥张文琦老人介绍说,冯庸的办学宗旨是“造成新中国的青年”,即培养具有新思想、传统的卫国与建国能力新青年。冯庸教育思想有三:一是“八德八正”,“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正"即正行、正业、正思、正言、正视、正听、正德、正容。二是“教育机会均等”。三是“工业救国”。当时,面对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严峻现实,冯庸提出“八德八正”,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装青年思想和精神,从而抵制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
冯庸规定,除课堂上应讲授的课程外,人人都要受军事训练,每日实行强迫运动一小时,即便是严冬积雪,学生也要坐卧雪地反复苦练,以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当时,沈阳人都把冯庸大学与东大营、北大营两个军营相提并论,称其为“西大营”。
“九•一八”事变后,冯庸大学正常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931年9月21日,日本关东军冲进冯庸大学,将校长冯庸带走软禁。当晚,冯庸大学大部分师生有组织地在马三家子火车站乘车撤到北平。张学良用北平西直门崇元观五号的前陆军大学校舍收容这部分师生。日军占领冯庸大学后,将其改建成飞机修理试飞机场(即后来的滑翔机场)。
最后在冯庸大学日籍教授冈部平太帮助下,10月3日日军释放了冯庸。28日,冯庸回到北平主持流亡中的冯庸大学校务,筹备冯庸大学复校工作。1931年11月1日,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誓师成立。1932年10月1日,冯庸大学师生在北平西直门崇元观五号的前陆军大学校舍复校,张学良参加了开学典礼。
1933年6月,冯家私产基本耗尽,冯庸大学再也没有恢复学校的力量了。经张学良同意,冯庸将学校并入东北大学。
冯庸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作为东北的第一所私立大学的冯庸大学,历时六年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