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讲坛》第十四讲:当下中国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困境

时间:2025-04-29浏览:11

2025年4月28日,沈阳师范大学校部四楼会议室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武汉大学法学院肖永平教授应邀作《当下中国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困境》主题报告。校长杨松教授主持活动,中山大学法学院王承志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秦红嫚副教授、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郭玥及法学院师生代表共计150余人参会。

肖永平教授结合全球法治格局演变,系统剖析了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实践平台、国际视野等方面存在的现实挑战,提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等创新路径。肖永平教授将涉外法治人才总结为涉外立法执法司法人才、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并强调对这三类人才进行“分类培养,精准赋能”的重要意义。概括了当前我国在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方面存在优质生源不足、知识融通困难、实践能力培养欠缺、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困境。为解决以上困境,肖永平教授表示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条件;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杨松校长在主持时强调,本次报告对推动我校法学学科特色发展、服务东北地区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专题报告结束后,杨松校长为肖永平教授颁发沈阳师范大学“吴伯箫讲坛”的纪念证书,感谢肖永平教授与我校师生分享感悟、传授理论,让我校师生对当下中国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困境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为我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我校将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倾力建设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涉外法律业务、能够维护国家利益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我国涉外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杨松校长为肖永平教授颁发“吴伯箫讲坛”证书


肖永平教授作报告


肖永平教授简介:

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所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授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北省“最美社科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体育法研究会副会长,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图文│冯松 王榕莘

                    一审一校郭紫琪

                    二审二校牛志强

                    三审三校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