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八周教师学术报告预告

发布者:叶林发布时间:2021-04-20浏览次数:228

序号报告题目报告时间报告地点报告人
姓名
所在单位报告人简介报告摘要
1中西甜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2021.4.22 13:15--14:30信息楼321霍文华大学外语教学部霍文华: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中外文化、翻译学。甜品是时下最受欢迎的食物,中西方的甜品文化都相当深厚。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中西甜品文化也融合在一起,互相影响,既保持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十九大”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精神指导下,职业教育中甜品文化教育也同样要保持甜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贯性和延续性,这样,中国的甜品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成为世界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主体意识2021.4.23
10:00-11:00
汇文楼605刘立大学外语教学部    刘立,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和跨文化研究。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和沈阳师范大学科研立项10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省社科基金、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各级立项12项。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译著2部,由约旦中央出版社出版。2006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工作经历:2004-2012年大学外语教学部副主任,2009-2010约旦安曼TAG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4-2019年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发展带来了种种机遇,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维护文化多样性,便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声音不响、被认同度不高,影响也有限,与向来以数千年文明自豪的中国人的期望值相去甚远。问题在于文化交流、发生影响的机制、环境和种种牵制性因素不同于经济领域。内在的需要、适时的文化环境、当下的意识形态时时制约着一国文化的输出,影响着一国人民对另一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再加之翻译活动复杂性背后所隐含或凸显的文化差异,对翻译之“场”起作用的政治和社会因素,更给文化输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诸如歪曲、冲突、抗拒等现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
    翻译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翻译既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异质文化之间的相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很多,但译者的桥梁作用不可或缺。译者主体意识对中国文化构建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的主体意识是译者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认知。这种认知是译者主体的首要构成因素。译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是译者主体意识的基础和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只有在译者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意识时,这种文化素养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不一定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叛逆上,顺应社会文化的译者可能具有更强烈的主体意识。